最近总是能听到家长在和我交流的中谈到:自己孩子最近时常出现不想读书的想法,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让家长感到十分纠结,发生这种情况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处理办法?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都在学习更多的西方国家崇尚“自由”、“快乐”,甚至是“回归自然”的教育,这样的想法体现了家长们教育理念有所改善。但是很多家长却在理念的使用上出现了错误,没能正确的将这些教育方式转化成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会出现很多的“弊端”,而自由变成了放纵,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白岩松在教育自己的儿子白清扬的时候表示:教育儿子最不怕的就是让孩子“吃苦”,而想要孩子成才,有3种苦是必须吃的:缺钱的苦、失败的苦和读书的苦。
龙应台也在写给儿子的书中说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所以想要孩子成才,家长就一定要让孩子吃“读书的苦”
李玫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在对于育儿上她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孩子不想读书或者不想学习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
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到这4个地方看看,比你说教更管用
第一个地方:汽车客运站
第二个地方:火车站
第三个地方:高铁站
第四个地方:飞机场
带孩子去看看这4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
当然,这绝不是在教唆孩子以“有色”眼镜来看人,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真的会有不同。问问孩子:你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而影响我们过上不同日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读书。
肯定也会有极端的人说了:某个富豪没上过,但是照样私人飞机全世界的飞;某个高等学府的毕业生却至今没有工作。
这就涉及到一个叫做“确认性偏差”的心理学问题:
确认性偏差是指一旦人们形成先验信念,他们就会有意识去寻找支持或者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有时甚至会人为地扭曲新证据。
举个通俗的例子:这些人只看到了某个富豪没读过就获得了成功,却没看到更多事业成功的人士“金光闪闪”的履历表;或者只看到了某个毕业于知名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却忽略了那99%去到知名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
让孩子去看众生百态,然后选择他想过的人生,这样才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才会发自内心地付诸实践。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到这4个地方看看,比你说教更管用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也都有切身体会。
还记得河南一位农民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暑期施工时,写在教室黑板上的一番寄语: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那位农民工在休息时,从朋友圈看到了这段文字,回忆起自己年少求学的岁月,同时又想念家中读初中的儿子,有感而发,他想激励这些还在学习的孩子不负美好时光,趁着还年轻,就要更敢拼!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这就是现实,这里面饱含着一个过来人“我本可以”的酸楚。
有这样一个评价针对于现在的孩子
现在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全民富二代。
这句话真的说出太多普遍的现象,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都在“富养”孩子,但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是真的有益处吗?不感受生活的苦,怎么能甘心吃学习和读书的苦?
除了上面的四个地方,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菜市场、医院或者校园感受一下:去菜市场感受人间百态,去医院感受疾病之下的恐惧,去校园感受学习的氛围。让孩子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没有办法拥有更好的生活。
这世界本不公平,这世界又异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让他们真正明白,当下的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优秀的孩子必定都是见过世面的,他们的背后也一定站着一对有远见、有见识的父母
对于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就非常重视,她推荐家长们可以采取绘本阅读的方式进行培养。
自从女儿进入中班之后,就开始有作业了。果妈我是有点小激动的,觉得自己总算有了辅导小朋友学习的机会。我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而又充分的准备,什么《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尹建莉家教实践系列》等等,诸如此类的书籍买了一堆,果妈一度是信心满满的。用果爸的话说就是,此人内心极度膨胀和骄傲,傲出天际,傲出地球。
一开始,辅导作业还是很顺利的。而我那一堆的准备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我觉得有点遗憾呢(我是不会承认没有经历我想要的那种果爸辅导作业时气到怒火中烧,全面崩溃,而我像个救世主一样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轻轻松松搞定女儿的功课的那种场景才感到遗憾的)。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开始不好好写作业了,一坐到书桌前就喊我困了,我们还是早点睡觉吧!再不然就是,好累啊妈妈,我想休息一会儿再写。即便是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也是无精打采,哼哼唧唧,一句我不会,妈妈你给我写吧。往常二十分钟就搞定的作业,每次都要磨蹭一个小时。如果这个时候你告诉她,我们出去玩吧,立马精神。果爸也确实如我所愿的大吼大叫起来,而我也没有如我想的那般像个救世主一样的轻松搞定,而是加入了吼叫的阵列......我一度怀疑这孩子肯定是笨,以后必定是个学渣了。这会儿我不是傲出地球,而是急出宇宙了,她这才上中班呀。

女儿的厌学情绪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且有一些很难的作业,她都会做,就是不好好做。所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终于明白,原来,孩子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进入“生理疲惫期”。如果这个时候的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而单纯的只是认为孩子就是偷懒,就是变笨了,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督促学习,甚至对孩子大吼大叫,后果往往就是孩子最终形成厌学情绪,再也不想上学了。当然,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会越来越差。
什么是“生理疲惫期”?都有哪些表现?
其实,这个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生理上的,一个是心理上的。即便是成年人,当一个人长期从事单调、枯燥或者较困难的工作的时候,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局部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导致人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以及兴趣明显降低,直至对这种工作或生活方式产生厌倦,从生理上的疲惫进化为心理上的抵制。这就是“生理疲惫期”。

对于小朋友,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读书时间长了,也是一样会产生厌倦情绪的。当最初的好奇心、新鲜劲过去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课业的繁重程度提高,他们也逐渐会进入“生理疲惫期”。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反应诸如:
1、 不愿上学
早上起来不去洗脸刷牙,而是躺在床上哼哼唧唧,不是头疼了,就是肚子疼了,各种五
花八门的理由层出不穷,最终就是一个目的,不去上学。
2、一写作业就犯困,一读书就喊累
学习的时候哈欠连天,或者一直喊累,一点精神也没有,半天也写不了一个字。但是当
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去玩一会吧,立马又精神抖擞,满血复活,仿佛刚才那个蔫蔫的小样儿是家长们的幻觉一样。
3、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看上去坐在那里认真写作业,实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已不知道飘到哪里去
了。再不然就是写一会玩一会,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磨蹭到两个小时也有可能。

4、不愿意动脑筋
一碰到难写的,就一句“我不会”敷衍了事,不愿意直面困难,主动思考问题。有时候
还会提出让爸爸妈妈给写作业的要求。
5、逃避有关学习的一切问题
家长要是询问比如今天学的什么功课,最近学习有什么困难吗?类似学习上的事情,就会支支吾吾,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孩子有了上述表现,出现了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各位家长朋友们先不要着急训斥他们。其实,他们既不是真的不爱学习,更不是变笨了。当孩子进入“生理疲惫期”,您应当尽量不要去做果妈接下来要讲述的几种行为。

孩子“生理疲惫期”家长尽量不要这样做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烦恼,凡是因为学习而苦恼的孩子,都因为遇到了不正确的方法引导。
写作业时一味催促
就像果妈一开始对待小苹果那样,一看到她不想学习了,就催啊催啊,结果你越着急,
她越磨蹭,甚至干脆撂挑子。永远不要忽视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孩子稍微表现出厌学行为,就大声训斥
孩子开始厌学,家长就主观的认为孩子不爱学习,是坏学生,就开始训斥,这样他们不
但不会喜欢学习,还会更讨厌学习。没有人挨了训,受了委屈,还能喜欢上造成他不开心的事物,他们甚至会认为,我就是坏孩子,我就是应该不爱学习。

成绩下降时骂孩子笨
这个也是果妈我曾经犯过的错误,还好果妈没有当着小苹果的面说。没有哪个孩子
是真的笨,每个孩子都有当天才的潜能,前提是要有一个善于引导的父母或者老师。家长一味骂孩子笨,甚至拿别的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笨,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只会一味逃避,甚至认为自己学不会是正常的。
布置惩罚性家庭作业
有一些简单粗暴的家长朋友,表面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达到一个成
年人自己发泄愤怒的途径。不爱背诗?今晚上给我背十首。这道题不愿意写?给我抄十遍。一个孩子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人都不愿意被人强迫,更不愿意被无端惩罚。作为我们成年人自己,难道喜欢这种惩罚式的任务吗?

丢到补习班,责任全部推给辅导班老师
这个是许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如果您不能认识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是因为到了“生
理疲惫期”,此时根本不具有喜欢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送到补习班又有什么用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天性,只要观念和方法正确,孩子一定可以摆脱厌学情
绪,平稳度过“生理疲惫期”。那么,如何消除孩子的生理疲劳呢?
孩子“生理疲惫期”家长的正确做法
果妈提出几个自己经验总结出来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首先家长自己要有“生理疲惫期”的观念
如果家长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概念,甚至是不认同的,自然也就很难接受厌学是孩子学
习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这种理念。如果您从心理上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行为,那么必然不会给出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其实厌学情绪跟对错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果妈在开篇讲的那样,即便是成年人,总是做一样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困难重重,肯定也会感到厌倦的吧。
2、 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绩,多鼓励
孩子是一个不断在成长、在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是阶段性的。成绩一时的下滑并不
意味着他们学习成绩变差。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家长要有耐心去给他们讲解,或求助于老师,给孩子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适时的沟通和鼓励代替一味的指责和挖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而不一味强调成绩,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3、确定小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当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分析并制定某
个阶段的小目标,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激励孩子,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各门课程。
4、 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其实她们分不清学习和玩有什么区别。小苹果刚开始认字
时,果妈也是用识字卡一个一个地教,但是孩子过去新鲜劲之后,很快就对认字失去了兴趣。果妈后来采取的措施是,只要带孩子出门玩,看到有字的事物就会给她读出来,比如广告牌等。时间久了,小苹果在玩的过程中养成了只要看到字,就想知道怎么读的习惯。现在不用我强迫,她都主动要求认字。所以,培养孩子形成主动去学习的理念,要比让她背十张识字卡有用的多。

5、该休息时就休息,不要强迫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本身就没有那么集中。当他们累了,可以带他们去公园
里逛逛。当他们心情愉悦了,自然就有精神学习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在不开心的时候工作和学习。后来果妈就是用这个方法搞定女儿的。每次写作业前先带她出去玩,玩够了,回来自然而然就愿意学习了。小苹果现在认为学习是跟出去玩是一样的,每次都是高高兴兴的写作业,我和果爸再也不用大吼大叫地强迫她了。
6、注意孩子们的作息,养成好习惯
这个就比较务实了,如果天天玩游戏,看电视,作息不规律,白天都没有精神,时间长
了,肯定是越来越没有精力去学习了。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