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男孩和妈妈吵架,太生气了,离家出走不忘带着自己的柴犬,小狗狗的表情亮了!
这名男孩正值青春期,妈妈总是不停地唠叨和批评他,孩子长大了有自尊心,又正好处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
大人说的话孩子都不爱听,把孩子说急了。孩子就要离家出走,可离家出走为什么要带上狗呢?
原来,青春期的男孩有一种孤独感,无人能理解。本来一气之下,没想那么多。出来之后走了一阵儿,觉得自己有点孤单。
于是就想起来自己家的狗子,狗子天天和男孩儿玩耍,就和好朋友一样。所以男孩就回家,把自己的狗狗背上了,想着离家出走有狗狗陪着,不会孤单。
这男孩儿养的是一只柴犬,养的肉呼呼的。怎么也得十几斤,估计是太沉,男孩把狗子用书包带背在身上,还用手拽着狗的两个前提,生怕狗子出溜下去。
狗子可能并不知道小主人这是要干嘛?吐着舌头露出憨憨迷惑的表情。
网友看了之后说:“这孩子对狗子才是真爱,离家出走都要带上狗子,只是不知道狗子想不想走[捂脸]”
有人说:“这狗子一看就是被迫的”
也有人说:“瞧把狗子吓得,都不会笑了”
狗永远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即便他不愿意离家出走。但它的眼里只有你,你让它干啥它就干啥。
这狗狗看着憨态可掬,萌萌的,太可爱了。就是这个姿势被小主人背着也太难受了,真是难为狗子了。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既有责任心,又对孩子民主的妈妈。
从儿子上学校开始,我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变着花样的给他做早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周末时,不管儿子是想去动物园还是去周边探险,我基本都会满足他,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那时,我也不太看重成绩,哪怕儿子考回来七八十分,只要达到了及格线就行。我想,孩子还小,等到了五六年级就能追上来。
儿子和我的关系非常亲密,他很自豪有这样的妈妈,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既开明好相处,还不管他的学习。
而他的成绩每次都会进步一些,从班级里40多名,逐步考到了20名左右,整个人的状态也很轻松。这让我觉得,我的教育理念是对的,也相信自己很会教育孩子。
但是,从儿子上小学六年级开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我变得严厉起来,经常看他写作业、学到弄到晚上12点。有时候他实在气人,不肯学习,不配合,我还会打他几巴掌。
我们的关系日益紧张起来,儿子开始讨厌我。
等到上了初一,成绩在我眼中越来越重要,对儿子也挑剔起来。
“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浪费时间,赶紧做题!”
“自己考多少名心里没数么?还不知道努力!”
“现在不是小学了,你再不赶上将来连高中都考不上!”
儿子还不太适应这样紧张的节奏,经常被老师批评,几次跟我说不想学了。
连续几次课堂随测,他都考了不及格。我很生气,狠狠地骂了儿子:
“你这样的成绩,还不如不念。”
“你还能干点啥啊?”
“我对你太失望了!”
儿子低着头不说话,抬起头看我时,神情满是暴躁和不耐烦。
他说了好几次:“妈妈不如小学时候好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我干什么你都看不惯,是不是更年期了。”
我让他自己反省:“你不好好学习,还态度不端正,不管是不行了。”

就这样日管夜管,儿子越来越烦,我也身心俱疲,但为了孩子,我咬牙坚持着。没想到,期中考试,儿子居然考了倒数第五!
我气急了,和他爸一起打了他。我打耳光,他爸爸踹了屁股。
接下来的两天,我一句话都没跟他说,希望他能通过我的冷淡,真正地反省一下。
我发动亲朋好友一起寻找,最后在火车站找到了儿子。一看到我和他爸爸,儿子情绪激动地大吼大叫,不肯跟我们走。
我流着眼泪,好说歹说,就差跪下来求他了,最后,答应儿子可以先不去上学了,儿子才跟我们回了家。

02
从那之后,儿子就不去上学了。
老公对儿子很失望,他把怒气都发在了我身上:“你不是自诩自己会教育吗?怎么把儿子教成这样了?!”
我无言以对,是啊,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直到我开始学习青春期父母成长课程之后,才一点点在反思中知道,一切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
听了我和儿子从亲密到“仇人”的转变历程,老师说,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父母以“为你好”之名,对自己不断的数落、挑剔。
很多家长信奉“爱之深,责之切”,往往更愿意去扮演一个鞭策者、一个教练。
他们常对孩子这样说话:
你怎么总……
你不能这么做!
你必须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
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挑剔,都传递着同样的讯息:你不好、你不行、你得听我的才能行。

这些话,确实是我一直在对儿子说的。可是,我挑剔孩子、数落孩子,也是为了管教他啊?
老师的话让我清醒过来:
“这是父母不接纳孩子现在的样子,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心投射到孩子身上,想快速改变孩子。”
“孩子真的不够好吗?还是家长过于小题大做了呢?”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一个挑剔的妈妈相当于毒药。”
认真回想,其实儿子是努力的。
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辍学、离家出走,也在努力去追赶,是我不断地挑剔、打压,慢慢磨平了他的心志,让他破罐子破摔起来。
走到今天,都是我一手造成的。可事已至此,我该怎么拯救儿子呢?

03
老师告诉我:孩子青春期叛逆,是对父母巨大的考验。此时的孩子气馁极了,完全没有力量去学习,父母的看见、理解、包容、接纳和爱,是解救孩子的关键。
1、是危机,也是契机
孩子的青春期可以说是父母的一道坎,是同心协力跨过后母慈子孝,还是掉进坑里面伤痕累累,全在于父母如何看待和应对。
经过这次波折,我才意识到,过去的自己有多么挑剔、自负。
小学时,我认为可以放松,就不去建立儿子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我又要求儿子马上具备他没有养成的品质,一旦他没让我满意,我就把他挑剔得体无完肤。
这让儿子觉得,妈妈吹毛求疵、霸道不讲理,眼里只有学习,不在意我。
于是,我开始给孩子营造放松、打气的宽松环境,而不是充满指责和挑剔的压抑空间。
不与孩子硬碰硬,更不和孩子较量谁更厉害。我时刻牢记着老师那句话“青春期的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让儿子在家里流动的气氛中,感受我的改变。

2、要能承受住孩子的考验
从叛逆到回归正常,会有一段很艰难的时期,父母要经受得住孩子的“考验”。
儿子从原先的听话,变成了现在的“一说就炸”;从干净礼貌的大男孩,变成了窝在房间里的邋遢鬼,这些行为,每一个都让家长感到崩溃。
因为当时我在跟老师上课,我看到了这些行为背后的表达:
我就是要肆意妄为,激起你的愤怒。
我要用这些疯狂的行为一次次验证,看你能忍我到什么时候。
妈妈,你还爱我吗?你嫌弃我吗?
看到了儿子叛逆行为后的害怕、脆弱,我更能包容他的行为——不管你怎么叛逆,不管你怎么对我,我都会接纳你,永远爱你。
就这样,经历了漫长的几个月,儿子一点点开始缓和,他确认了一直渴望的事:无论他有多么糟糕,父母都是爱他的。
这是修复亲子关系的基础。

04
当我随着学习,不断反省自己时,我变了,儿子也在改变。
虽然心里还是很着急,也为儿子的复学感到焦虑,但我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负能量传递到儿子身上。
我告诉儿子:“你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哪怕休学一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等你准备了再重新去上学,妈妈也相信你的能力。”
“只要不违法乱纪,以后只要你喜欢的,妈妈都会尊重你。”
当我真心接纳儿子,同时有意识地把他往积极的方向引导,儿子好像重新找回了活力,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一个月后,儿子突然郑重地找我,要跟我谈一谈。
“我想回学校了,其实我还是喜欢上学的,我只是不喜欢被你挑剔指责,让我感觉活着没有价值。”
“其实你说我是为了我,我一直都是知道的,我也不想让你失望。”
儿子的这些话,让我再一次确信:他是一个积极、有正能量的孩子,我在小学阶段给到他的那些美好的品质,其实一直都在。那些负面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的底色是坏的,只是保护自己的反应罢了。
现在,儿子又恢复了正常上学的日子,调整好了心态,家里其乐融融的感觉,让我有一种久违了的放松和喜悦。
我想跟儿子说,妈妈谢谢你,你用你的叛逆和离家出走,让我看到自己有多自负。如果不是你,妈妈也不会有今天的觉醒。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以前,我自负、挑剔,只是靠着母爱的本能,无意识地教育孩子;现在,我持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局面。
通常女孩在10岁左右、男孩在12岁左右,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在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希望我和儿子相爱相杀的故事,能给大家一些正苗启德和帮助。
现在有些子女,自幼任性,因为某件事或某句话受了委屈、心里不舒服就产生叛逆心理。具有叛逆性格的孩子,表现为不听话,不顺从,不服气,有时还与家长大吵大闹,甚至离家出走。如果处理不当,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都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甚至酿成恶果,铸成大错。究其原因,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失衡,没有注重实施亲和教育的缘故。家长应如何实施亲和教育,克服消化孩子的叛逆行为呢?
1、注重和谐性。倡导孩子成长的和谐环境,反对溺爱、放弃、严惩、专制等家庭教育的极端行为。溺爱孩子的家庭,家长对子女的行为不论正确与否,一概加以肯定,缺乏应有的是非观念,对孩子一味地迁就顺从。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任性霸道、自私专横。在放弃型家庭中,孩子体会不到关心与爱护,缺乏归属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形成散漫、无责任感、我行我素的性格。在专制型家庭中,子女缺乏自,父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使孩子自主能力差,喜欢干涉他人行为。正确观点是爱而不溺,严而有度,管而不死,放而有道。
2、注重系统性。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的系统的工程。在实施亲和教育时,家长要注意家庭教育的系统性。亲和教育的真正实施。有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看成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谁有空谁就去管一下,使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要负责协调多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言行,使之具有一致性、系统性。实行适度合理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标准,才能使孩子的成长按照一定的标准,有序、稳定、正常而有效地发展。
3、注重细小事情的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极富亲和性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营造需要从小入手,经过的努力才能完成。亲和性家庭环境的形成,既不需要喋喋不休的爱的说教,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某一种行为,要的是从关心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孩子在关怀中尽早获得自主的生活能力,而不是包办孩子的生活。在具有亲和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热情待人;拥有健康的性格,蓬勃向上;拥有宽容的胸怀,善解人意。想想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我相信很多这种情况是沟通的问题,我现在也是有些叛逆不想回家,为什么呢?因为我我讨厌我妈妈总是打击我,从来不鼓励我,我都跟她说了很多次,可不可以鼓励或者肯定我一次,可我妈从来当耳边风,每次出言就是打压,比如我考试考第一,我妈望了一眼就不耐烦的说,,啥稀奇!后来我考的不好她又气的撕卷子……反正不管你对你错,永远都只有骂,打击,从来没有鼓励,肯定。我也讨厌我爸,很自私,每次吃饭妈妈还在做他就先端菜过去自己吃,等我们做好饭,菜已经就剩一些渣了,他还biaji嘴,嚼东西的时候嘴巴张着,一边吃一边掉东西到盘里,夹菜还喜欢刨来刨去,一直刨……跟你说我现在打这些字的时候想到那些画面就觉得恶心。而且我爸这个人属于那种外面懦弱到无法形容,就会回家横,他谁都不敢发脾气就只敢在我妈目前横,(他凶我我还还嘴发脾气我妈说我爸有病我爸血糖高让着他,但我爸是那种你不能让,让一次就得寸进尺),有次饭菜不喜欢他把筷子扔我妈身上,我真是怒火中烧,等等等等,所以,我现在也不想回去。我给你个建议,去找你孩子同龄,比较玩得来的朋友,问问他们你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才好对症下药。会离家出走的一般都吃软不吃硬
我的话我爸越跟我讲道理我越不会回去
只要他和我说饭菜做好了等我回去我肚子饿了的话就会晚上等他们关灯了再偷偷进去把饭吃了然后睡一觉第二天就像没事人了
千万不要跟小孩说什么大道理别以为人小就什么都不懂叛逆都是被你说烦的什么事情说一遍就够了
孩子多大了,如果还没有18岁是不可以啊!就是对孩子说清楚,你现在还没有成年,不要动不动离家出走,如果你不想呆在家里可以,首先去警察局说清楚,你不想呆在家里了,我们不要担心,你也自由,不要我们管,问孩子怎么样!平时不要骂孩子,也不要埋怨,孩子需要鼓励和支持,慢慢的开导应该怎么做,有些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就是错了,也只能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那孩子觉得父母理解人,以后做什么事情,孩子就不敢自作主张了。老小孩老小孩,你们要哄着他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