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种不恰当的惩罚方式
要不要惩罚孩子?
当然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犯了错,就应当受到惩罚。
但如果惩罚方式不当,
很容易适得其反。
下面这「4种惩罚方式」,
就是错误且低效的:
01
把爱的剥夺当做惩罚
“再不好好学习,就把你送回老家。”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这种拿爱要挟孩子的惩罚,
会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
尤其是那些胆小、敏感的孩子,
他们会觉得一切都是真的,
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02
把打骂当做惩罚
前不久,
浙江一个小女孩和弟弟吵架,
小孩子之间起争执很正常,
可爸爸当场打了她5个巴掌。
小女孩选择了报警。
民警到场后,
她说的一句话戳痛了很多人:
“他(爸爸)打我这5巴掌,
我这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在民警的协调下,
小女孩要求爸爸向她道歉就可以原谅,
爸爸也当众道了歉。

打孩子很容易,
让孩子原谅也很容易,
可在巴掌落下来的时候,
你想象不到孩子会记多少年。
如果孩子因为恐惧选择了服从,
父母还会误以为打骂的效果立竿见影,
然后不断强化:
“看来只有打你最管用!”
从而越来越偏离正确的教育,
耐心教育孩子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最后演变成上来就打。
打骂表面上是惩罚了孩子,
可背后何尝不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因为知道,孩子不会反抗,
因为知道,孩子只能依附父母。
而经常打骂孩子,
就是在教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
03
把「消极后果」当惩罚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直接后果」,
而不是「消极后果」。
什么是直接后果呢?
比如,你跟孩子约好晚上6:30吃饭,
结果孩子沉迷看电视,
喊了一遍又一遍“该吃饭了”,他就是不来。
等到大家都吃完饭了,
孩子饿了过来说要吃饭,
就可以告诉孩子:
“对不起,咱们说好的6:30吃饭,
你没有按时来,现在饭没了,
所以不好意思,你今天没有饭吃了。
妈妈理解你现在很饿,
但是你只能等到明天早上吃早饭。”
晚饭没有了——这叫直接后果。
什么是消极后果呢?
孩子没有按时来吃饭,
惩罚他今天不能看动画片。
这就是消极后果。
看动画片和孩子不按时吃饭,
这两件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孩子也会感到困惑:
为什么我没有按时吃饭,就不能看动画片?
04
把惩罚当做家常便饭
惩罚是必要的,
但一定不能当做家常便饭。
对孩子应该正面教育为主,
少用批评惩罚。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经常受到惩罚,
身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要么变得自卑怯弱,
要么变得麻木,更加不服管教。
《正面管教》提到:
“尽管父母不愿意承认,
但他们喜欢使用惩罚的主要原因,
是要显示自己能‘赢’孩子的权力,
或者通过让孩子吃苦头而报复孩子。”
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你要按我说的去做,
否则有你好看。

人民日报:9个科学惩罚方法
惩罚孩子,不是要和孩子进行权力的争夺,
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
引导他做正确的事。
什么才是正确的惩罚方式?
——在孩子的行为之后增加一个后果,
用来匹配他的行为程度,
并让他意识到犯错的后果。
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
不需要大喊大叫,
只需要告诉孩子打扫干净,
再重新倒一杯就好。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让他静坐。
没耐心、粗心马虎,训练数豆子。
懒,一学习就犯困,陪他跑步半小时。
做事拖拉磨蹭,教他学会定闹钟。
乱写乱画,乱扔东西,教他打扫卫生。
看上去是惩罚,
实际上却是正面引导。
而且,孩子们千差万别,
要根据孩子的个性,
找到适合孩子的惩罚方式。
比如,对胆小、不敢发言的孩子,
就可以引导大声朗读。
人民日报总结了
「9个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
照着做,相信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写在最后:
教育,不是为了「赢」孩子,
而是为了「赢得」孩子。
犯错从来不是问题,
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
犯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契机。
不当的惩罚,即使赢了孩子,
可孩子内心不服,
只会把他们推得更远。
为人父母,请放平心态,
摆脱粗暴、不当的惩罚。
只有适当的惩罚,
才能教会孩子认罚,认错,收获成长。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所正苗启德,
让孩子更优秀!
—— End ——


小孩子天性随性之至,一切都是按照他们情之所至,没有是非标准,只有他们自己的意愿,但是这些行为如果被放到大人的行为准则里面,就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对错的标准了。那么,小孩子如果犯了错,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亲子教育呢?大人又应该如何面对呢?
1、制止并讲清道理
如果孩子是明知故犯的一些坏行为,要不断的制止并且讲清道理,甚至应该予以惩罚。当孩子不好好吃饭,并且把饭菜撒的到处都是的时候,应该讲明要爱惜粮食,如果饱了可以离开餐桌,但是不可以浪费粮食,如果孩子继续,则应该立刻带他离开餐桌。
2、幽默搞定
如果孩子无礼哭闹不止,无视、转移注意力、讲道理都无济于事的情况,家长可以使用幽默的手段,如:对他说:你哭吧,我等你一会儿。然后就微笑的看着他哭,他就继续哭,家长就继续笑,直到笑不可支的浑身乱颤。孩子知道哭下去无用就会放弃。但此方式不适用于公众场合,否则孩子会太失面子。
3、冷处理
只是应对孩子任性行为的手段之一,因为某些行为孩子是无意的,如果不予理睬,不给予强化,可能就不会再出现了。所以在头三次出现坏行为时,比如说脏话、打人,家长可以假装没看到没听见。
4、惩罚手段
当上述手段均不起作用是,可以考虑取消孩子喜欢的某件事,如不许看卡通片;或者让他坐在一个固定的小椅子上反思,并且清楚的讲出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为什么,以后怎么做等等。
5、转移注意力
对于危险的行为,比如开煤气、摸插头等行为,是一定要立刻制止的,并且用严肃的表情及语言告诉孩子这是危险的,不能再做,之后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离开。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挨过家长打吧,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不是教育犯错孩子的最好办法,体罚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专家给出了如上5种教育孩子的建议,根据孩子犯的不同错而选择不同的教育惩罚方式会更有效。跟孩子沟通一下,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要用“你这样长大之后怎么办”的语气。而是要先静下心来听孩子把话说完,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去故意犯错误,有很多时候他们还意识不到自己是做错了事情。听完他的倾诉之后,告诉他,这件事情你怎么样处理应该会更好一些。不要用“这个事你应该怎么样去做”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试着给孩子提合理化的建议,他错了的时候给他正确的引导比批评他更重要。
对于孩子的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只有荣有了惩罚的智慧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你几大法则1犯了错就要罚,2惩罚量刑要适当,3依照规则办事4指明出路不要含糊5不要罚了又赏6及时罚不要迟疑7不要用讽刺挖苦8点到为止不要唠叨9就是论事不要乱跑提
10事后讲明理由最重要。一、不翻旧帐
做错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父母总翻旧帐。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老帐,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也很反感,因而难以接受。
二、别光盯住孩子的错处
当您非常生气时会,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其实孩子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很多可取之处。不能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来责备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您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您不是光把眼睛盯住其错处。
三、增加身体接触
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孩子的肩膀说话,或拉着孩子的手讲道理给孩子听。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尤其是一些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所以当您实在需要责备孩子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的话时,身体部份要有接触,这样就达到了恩威并用的效果。
四、批评过后依然要让孩子体会到您依然爱他
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了事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还会因为孩子做错了事就不喜欢孩子、不爱孩子了
七个一”教子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避一避: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2.缓一缓: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此时,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3.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
4.绕一绕: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冷一冷: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6.激一激: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7.笑一笑: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清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常常挂在小学老师嘴边的一句话,用于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情。可是,我们后来又吃惊地发现,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一个孩子干坏事,今天砸坏邻居的窗,明天弄伤别人的狗,心理学叫做攻击性外显。解决的办法是让他承受行为的责任,去面对谴责,赔偿损失,向别人道歉。这样的好处一是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二是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三是学会协调攻击欲望与环境的关系,慢慢把攻击行为转向积极安全的范围(如运动,竞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孩子的犯错呢?
首先,要认识孩子犯错是一件极正常的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家长常常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此而言,对于一个幼稚的孩子,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他们!要求孩子不犯错,那就是苛求。所以,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犯错要动之以爱,动之以情,动之以理,动之以导。责怪埋怨是不可取的,更不能打骂孩子。
其次,明辨是非,绝不姑息迁就。既然孩子犯错是一件极正常的事,所以,我们做家长就不能袒护。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明辨是非。任何时候,任何人面前不能护短,不能推错。袒护与迁就那是对孩子的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软伤害、慢毁灭。爱孩子是我们人类的共性,可袒护永远不是真爱。
第三、要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孩子在学校犯错,老师与同学最了解,特别是班主任更为清楚。要知道孩子错在什么地方,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最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个性、表现、特点等,又最懂得教育方法,所以,我们要积极的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盲目与冲动都会适得其反。
第四、要有耐心。刚犯错的孩子往往一时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在思想上难免有抵触情绪。所以,我们作家长的不能急于滔滔不绝的去说教。首先要孩子充分掏空心底,充分道出自己的认识,那怕是一种发泄。在孩子心情轻松、情绪稳定时,我们家长也好对症下药。这个时候,孩子也最容易接受教育。有时候,我们可以缓几日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一来我们可以做更充分的准备,寻找更佳的教育切入点,二来也可以给孩子留一个反悔的机会。这样效果将会更好更佳。
第五、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对孩子。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但我们为了教育孩子,特别是面对犯错的孩子,如果我们以家长的身份居高临下,就会拉大与孩子的距离,那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极大的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尽管是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也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朋友的心态、朋友的口气、朋友的感触去面对自己犯错的孩子,去教育他们,说服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错改错,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才能富有成效的教育他们。
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孩子是父母的寄托,孩子是父母的支柱,孩子是父母的希望。面对心爱的孩子,我们要有信心纠正他们的不足,要正确地去面对他们的犯错,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明辨是非,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我觉得要看他放错的大小.小的过错应细心的帮他纠正,给他讲讲知错能改的中外名人故事,并试着让他自己处理自己酿造的苦果.大的严重的就应适当的给予批评处罚,但仍需要给他做心理教育.邦他认识分辨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多种可能的危害,让他自己定出防范此类事物再次发生的措施。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