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孩子也要有惩戒今天在街上看到一个5、6岁的男孩子大声哭闹,他妈妈劝他不要这样。他一连朝着妈妈脸上打了好几巴掌,哭闹得更厉害了。好像是他要吃街上小贩儿卖的手工山里红串,妈妈担心不卫生,不给他买。他就大闹起来,还在地上打滚,声嘶力竭地喊:我非要吃它!年轻的妈妈有点束手无策,行人则纷纷侧目。其实,对小孩子也必须实行惩戒,不能让他们无休止地胡闹下去。否则,闹而达到目的,下次他还会闹。如果坚决制止其无理取闹,以后他就会知道闹也无用。
天气好的时候,到小区里去散步,看到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小区中央的广场上玩闹,但是欢声笑语没有持续多久,就听到人群里传来孩子的哇哇大哭声,附近的家长闻声围了上去,原来是其中一个小男孩被小伙伴推倒在地了。
面对孩子打人、骂他的行为,为何有些父母屡教多次,孩子仍是不改?
孩子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攻击行为?
1、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可能常年受到暴力冲击或者受挫过多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相关的试验,结论是孩子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生活中成人的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通过观察到一些暴力的、攻击性的行为和语言,他们也会学习到这种不良的行为。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刺激下,他们就可能会出现打骂他人的行为,同时,在心理上更容易处在激动、情绪暴躁的状态。

2、动作和语言的暴力都会引起孩子的攻击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当孩子在幼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的意识觉醒,并慢慢变得强大,与父母会出现对抗的行为,有的父母没有耐心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只会简单粗暴地通过武力去打压孩子;而有的父母不动手,但会在言语上对孩子进行攻击,这种方式比身体上的伤害更大,会造成心理上的严重负担,这种伤害甚至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次数多了,孩子自然就会去模仿父母的一些暴力行为。

3、放任爱与过度的宽容
有的父母不会去打骂孩子,孩子如果有不当行为,不仅不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引导,反而还会过度地袒护,当孩子犯了错,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页揭过,这样长久下去,孩子会逐渐养成自大自私的心理,完全不会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为,由于不受管束,脾气也会越来越大。

有些父母觉得小孩子能有多坏,就放任不管。其实小孩子的这种攻击行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孩子养成这种恶习造成的危害:
1、导致社交困难。孩子一旦产生攻击行为,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如果这种行为不及时改正,可能会导致人际交往和社交的困难。
2、将来会误入歧途。很多从小就攻击行为较强的孩子,若不加强制止和正确引导,长大后会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产生心理问题。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容易被人孤立,交不到朋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既然这种攻击性行为对孩子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那究竟该如何改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父母,父母应该行动起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行为。
家长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改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父母要情绪稳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多接纳和包容孩子的不足,引导和鼓励孩子向正面的行为进行强化。

其次,家长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有些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不良行为带来的伤害和后果,父母要多引导孩子去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身同感受,让孩子意识到后果,学会仁爱之心,去关心他人,为他关想。

最后,父母也要勇于承认错误。有些父母的大家长意识较强,明明知道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出于好面子和家长的权威意识,也不愿意向孩子低头认错,久而久之,孩子也认为跟别人道歉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而作为父母要善于也要勇于承认大人也会犯错,犯了错就要态度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并说明改进措施,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孩(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言行不存在“违法”一说。
打骂孩子如果严重了造成身体伤害是违法的。
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最好是教育引导。那要看什么程度的打骂以及在哪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就是违法行为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可能很麻烦虽说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但是,打骂孩子始终是不对的,也是触犯法律的.但,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在这一方面应该会从轻处理.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