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没有啊,怎么了?
他说没什么,就是我打了某某一拳!
说到这里,我觉得不对了,我的孩子我了解,他绝不会先动手惹事,也不会先骂人什么的。
我听了以后,我这暴脾气!好家伙,还恶人先告状是吧!你就你有妈妈,我们没有?儿子反而安慰我说,哎,他们就是觉得自己是独生子女娇贵些,喜欢犯贱,平时拿晾衣杆打我,我都只当闹着玩,不跟他计较。班里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娇纵,平时骂人都不带打草稿的。(这个学校是省排名前一二的名校,生源非常好,但学生素质真是需要重视)。
我说儿子你打的对!打的一拳开,免的百拳来!你要是不还手,你同学都瞧不起你!一米八的大个子了,能保护自己了。记着,无论谁打你,都给我打回来!谁都能给你讨公道,但谁也不能帮你打回来!
我曾经也跟大家一样困在孩子发脾气当中,也被自己的孩子虐了千百遍。
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里孩子把一本小猪佩奇的翻翻书里页折到书的外面,我告诉孩子你这样会把书弄坏的,希望孩子能翻回去,孩子却摇摇头拒绝把那一页翻回去。
我看劝孩子不成功,便在她走后把书的那一页翻了回去。结果孩子突然转身发现了我的小动作,尖叫着跑过来向我抗议。
虽然没固执地叫我翻出来,但她却把书架上的书一本一本地重叠起来,我告诉她不要这样并把重叠的书放回原处。
这一放不得了,彻底激怒了孩子,孩子在图书馆哇哇大哭起来,还动手打我。
有没有觉得小孩子有时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一点小事就会大发脾气。
其实这跟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大脑我们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原始脑和理智脑,孩子一般在7岁以前都不太会具有理智脑,而原始脑的特点就是一触即发和原始攻击。这也不难解释孩子为何愤怒就开始打人、扔东西了。
那我们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孩子发脾气的事情大致归为三种情况,每当与孩子产生矛盾的时候,可以对照着分类处理。
还记得二宝刚出生那段时间,大宝总是喜欢把便便拉在裤子上,不管大人怎么对她说:“你要尿尿便便记得跟奶奶和爸爸说,我们要拉在厕所里,不然拉在裤子里会很臭的。”可孩子依然会拉在裤子里,即使爸爸动手打她,她还是会拉在裤子里。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二宝出生了,我的大宝怎么了!
其实是因为二宝的到来大宝出现了退行的现象。

面对大宝的退行现象,我们唯有接纳。这里跟大家介绍两个小游戏来帮助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个是单独的亲子时光。抽个时间让家里人帮忙带二宝,自己与大宝一起玩属于你们的游戏,这段时间里只有你们两个人。让大宝充分地感受到妈妈心里是有他的,孩子在今后的日子里自然也会理解你。
第二个是把妈妈掰成两半。当两个孩子都需要妈妈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们说:“既然你们都需要妈妈,那把妈妈分开吧。大宝你是要妈妈的胳膊还是妈妈的头啊?二宝你是要妈妈的心还是腿啊?来妈妈把他分给你们。”
边说边做出夸张地表情。通过游戏告诉孩子妈妈其实都爱他们,都希望能陪他们,但妈妈真的也是分身乏术。

2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要解决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当时的情绪。
我想着是人家奶奶弄下来的便对自己孩子说:“快给姐姐,这是姐姐奶奶钩下来的,是属于姐姐的。”
我的大宝给是给了,但脾气也上来了。一会儿坐在地上,一会儿睡在地上,一直都在哭哭啼啼的。
甚至后来姐姐折一半给她不要,把剩下一半给她还是不要。
我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人家都给你了怎么还要哭?你到底要怎样吗?这本来就是别人的啊!”孩子看到我凶她嘴里嚷嚷着要找奶奶。
看到这样一个泪眼汪汪、鼻涕流到嘴里、不断哼唧的孩子,我决定自己帮她拉树丫子,无奈没拉下来。
我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看着孩子说:“你看到妈妈帮你拉树丫子了吗?妈妈真的拉不下来,但妈妈可以在旁边陪着你。”没过多久,孩子便起来找同伴玩去了。
孩子在争东西的过程中产生了某个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有它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安慰孩子,也不要劝孩子不要难受。
因为情绪它就在你的身体里,别人的安慰和劝说都不会让它消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告诉孩子:其实我真的不能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不是你,但我可以陪着你。有这句话就够了。

3孩子的专注被打扰,孩子就会大发雷霆。
提到孩子的专注,不得不说到敏感期的话题,孩子对一些事情似乎有着死板的要求。
比如说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一起出去逛街,在上公交车的时候,我看孩子站在路边犹豫了一会儿,我以为太高孩子爬不上去,怕耽搁大家的时间,于是动手把她抱了上去。结果孩子哭闹着说:“我要自己上来的。”
这一抱让孩子在公交车上一直哼哼唧唧的,直到到了目的地,我又带着孩子重新坐了一次公交车,这一次她靠自己上下公交,孩子终于才肯安静下来。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太惯着孩子了,其实这是孩子生命发展所需要的。孩子要求事事有秩序,这是孩子自律、语言发展、逻辑发展的基础。
保护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不会让孩子变得娇惯、任性,反而是让孩子心中获得满足感和爱的体验。关于这一部分大家可以参考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

孩子专注模式的第二种类型是自我为中心。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心理发展初期,婴儿好像自己就是宇宙发展的中心一样,孩子只会通过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出发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他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比如孩子到了商店看到喜欢的玩具,他不会思考家里有没有很多一样的玩具,妈妈的钱够不够。孩子只会对妈妈这样说:“妈妈,我要这个玩具!妈妈,我就要!”
如果家长有能力满足就可以去满足你的孩子,在生命的前几年里,只有满足了孩子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孩子才会建立最初的自我价值感,在潜意识里认同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如果家长当时满足不了孩子,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对不起,妈妈满足不了你,你的这个愿望很好,这并不是你的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孩子也需要自己与挫败相处,这样才会慢慢走出自我为中心的过程。
但不管满足或是不满足孩子,孩子都需要的是一位诚实的父母。
说到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养育一个孩子固是一段辛苦又漫长的过程,然陪孩子的岁月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时刻。
如果挨打的人是我,我会要求打我的孩子向我真诚的道歉。
若他不道歉的话,会将情况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这个道理不对的,要礼貌待人,言传身教。小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从小就要开始,爸爸妈妈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所以,你要跟老公好好沟通了。
1、看到宝宝动手打人,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先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打是没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以后不再打人。
2、如果宝宝好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3、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成人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的娃娃,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成人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不怕繁琐,相信宝宝就一定会改掉好打人的毛病,重新成为一个好宝宝。可能是对外人还有点排斥而已,要正确的引导,就会改过来的。宝宝打人可以给宝宝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不给宝宝买他喜欢的饼干或者玩具等。让宝宝主动的承认错误。我女儿在家有时候也会打我。我就装哭。她看到我哭心里也会很难受,会拿纸帮我擦眼泪,还会跟我道歉。跟宝宝说她会听的。慢慢纠正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