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小宝常被小区里家长投诉,主要就是小宝常常会因为人家不给他玩具玩而急的去抢,或是跟人玩时候把人给抓伤了,有时候还会因为人家不跟他玩,而跟人家生气要打人……
因为这样,朋友家的小宝被家长们贴上了“爱攻击性”的标签,很多家长自然是为了保护自家的孩子,都叮嘱宝宝们不要跟他玩。看着儿子眼中想跟人玩的渴望,作为家长当然心疼,但是孩子喜欢打人的情况确实存在。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让闺蜜很烦扰,担心孩子一直这样,会变成习惯性暴力,到时候会被人孤立。而且她觉得孩子这种行为必须要制止,当有家长投诉,闺蜜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例如不让孩子出去玩,看到孩子要打人,就打他手或屁股等,但是孩子行为并没有大的改进。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攻击性,攻击性是人的一种本性,攻击性是一种生命力象征。对于孩子的攻击性,我们首先要搞懂的是每个孩子有多强的攻击性。
一、孩子的攻击性有多强?
其实当每个婴儿出生时候,就都具有攻击性。你看他会抓人,他会打人,不高兴,小拳头就挥到妈妈脸上,他会咬人。吃奶时被孩子咬地疼痛感,很多妈妈应该都记得,他会哭会闹,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这些都是孩子攻击性的表达,也是他们生存下来的必备能力,不同阶段他们有不同的”关键性需求“。
孩子在2-3岁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拥有朦胧的“物品归属权”、“这事我做主”、“这是我的地盘”,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为了争取权益,表达自己的需求。而这个时期我们看到孩子之间小矛盾,大多数都是因为抢玩具等问题。
孩子在4-5岁时候,进入“战斗期”。他们好斗,攻击性较强,加上孩子语言发展还没充分,孩子之间相处就容易产生纠纷。但他们的攻击性,好斗的力量,特别是男孩子,却关乎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和鼓励教育。
而对于孩子的攻击性,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慢慢进行自我修正。而这其中家长和老师帮助,就非常重要。据相关数据统计,关于攻击程度比较重的孩子也占4%-8%,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孩子攻击性是可以改善,也是正常的。
再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天生任意去乱攻击。父母、老师面对孩子的攻击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情况,学会观察,找到孩子攻击行为的原因。
二、为什么孩子容易攻击人?
1.孩子自身方面是否有短板
首先,要看自家的孩子,是不是有冲动的个性,很容易脑子一热,不去思考就先动手了。还有的孩子我们经常看他上蹿下跳,跟小猴子一样,这样孩子有时候就喜欢去逗弄别人,惹大家不开心以此为乐。还有的小孩我们发现他的协调性,控制力方面比较笨拙,很容易撞到人,踩到人,有时候跟小朋友玩,经常把大家搭建的玩具给弄散了,于是被大家嫌弃,不爱跟他玩。还有很大部分的小朋友是语言发展有限,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动作又比语言更快。
2.孩子不懂人际社交
攻击是孩子探索现实世界,表达亲密的一个表现。我家浩爷小时候喜欢谁,语言表达不清,就喜欢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例如喜欢上去抱着人家,去抓着人家。那么在亲密接触过程中,有时候就会出现摩擦,这样孩子就容易被批评,人家就不愿意跟他玩。
浩爷有一段时间就非常叛逆,人家越不爱跟他玩,他越要在后面缠着人家要跟人玩。后来跟浩爷沟通后,他哭着跟妈妈说,我不是要抓他们,抱他们,我是想跟他们玩,为什么他们不爱跟我玩。后来,我给浩爷找了如何与小朋友正确交往的视频和绘本,慢慢引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表达需求,慢慢孩子在交往摸索中成长起来。
在孩子的世界,他们是很单纯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一种情感引导,而孩子的攻击性表达也是一种情感表达。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人生起步的引导师,我们要积极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孩子在爱中克服自身困难,在爱中学会与人交往。

三、如何正确回应孩子的攻击性
我们也说过攻击性是人天生的,面对孩子的攻击性,有的家长一味指责、批评,但长期压抑孩子的攻击性,对孩子也是不利的,会让人有自卑,自我伤害,甚至犯罪。
最近,在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校园霸凌的事件,例如江西一公园一个未成年女孩被群殴,这就是孩子攻击性没有受到约束的表现。长此以往,等待孩子就只有是法律。面对孩子的攻击性我们该如何引导管理呢?
1.以游戏方式介入,帮助孩子控制冲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富有节奏的动作,例如跳跃,奔跑,大声喊叫,家长在其中根据情况控制节奏。还要给孩子动的机会,让孩子多参加跳舞,骑自行车,跑步等活动,让孩子释放多余的精力,感受到放松,学会对自我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例如枕头大战,让孩子在父母的爱中学会成长。

2.家长有意识引导孩子参与竞争
随着男孩的年龄增长,纯粹的肢体斗争,对他们来说并不足以让他们体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渴望着包含有策略,冒险,热情,和成就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网游等游戏,会如此让孩子入迷,所以,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有意识的正苗启德孩子这个部分的能力。
每个人从诞生来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攻击性,攻击性伴随着我们一生。攻击性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攻击性需要管理,但不是压抑,作为父母,我们要作孩子的表率,活出攻击性,学会管理攻击性。真正的攻击性,是敢于发声,表达自我需求,懂得学会拒绝,拥有无限创造力,打破墨守成规。
另外,父母用什么视角看待孩子的攻击性,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的攻击性,将对孩子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愿每一个父母与孩子的攻击性和谐相处,学会做自己,变成一个人格强大的人。
宝宝这个时期根本不懂得“打”的概念,他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你或表达心情。家长不要把“打”字放在嘴边,要对宝宝说:你是不是想抚摩妈妈呢?但你的手有点重,妈妈会痛的。然后给让宝宝抚摩你的脸告诉他这样才是爱妈妈,之后你也要抚摩宝宝的小脸,告诉他妈妈也爱你。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可以跟宝宝做游戏,你打宝宝问“宝宝疼吗?”宝宝肯定会说疼的,那么你就告诉宝宝,被他打也会疼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会进入一个“打人敏感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如果他本能地觉得受到了侵犯,语言能力又没有发展到可以有效地跟别人沟通,那就只好用拳头“说话”了;二是他不过是想跟别的宝宝交朋友,但又不知道怎么更有礼貌地跟人家说“hello”,只好“以武会友”。但是,千万别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
【宝宝动手的原因】
宝宝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打人其实在试探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
不甘受冷落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内心缺乏安全感。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
??其实,阻止孩子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应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孩子产生了打人的欲望,然后抢先有所行动。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累了或者饿了以后就会爱打人?还是当他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者是当他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
如果带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游玩,无论是在途中还是到了终点,父母都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按原来的习惯午睡,并为他准备一些小甜点。如果你的宝宝以前就因为想要好朋友喜爱的玩具而打了人,那么就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当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把这根“导火线”藏起来。
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完全杜绝孩子打人的行为,那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帮到你。
1、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当你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在紧迫关头保持耐心。
2、父母要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关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对象是自己也要表现得很关心。而且向孩子解释打人使其他人受伤了,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告诉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会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伤心。
3、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4、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替代攻击的方法。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