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机智][机智][机智]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个这么节日,现在还有几个家长打孩子啊,不过什么时候有“国际小孩不惹祸日”,“国际小孩听话日”,“国际小孩按时写作业日”等等。难道不知道现在日子不好过的不是熊孩子,是熊孩子的家长吗?
在管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时候,例如不听话、捣乱、发脾气、违纪等,最常提到的词语就是要惩罚。
甚至有时候在孩子没有达到大人希望的理想行为时,比如说作业错误率多、不够整齐、不够快速、成绩不够好,家长也会予以惩罚,以逼迫孩子表现得更好一些。
而一旦提到惩罚,很多家长第一个反应都是打。
我曾经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一位妈妈描述这样的情形,说他下班回家后啊,看到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看电视,就问孩子你作业写了吗?孩子说写了。后来吃完晚饭陪孩子一起收拾书包时,打开孩子的作业,一看就写了几个字而已,根本没写完。
妈妈说当时心里那叫一个气啊,不自觉写作业,还敢看电视,还敢谎称写完了,一时间这情绪就崩溃了,拉过孩子拼命打,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打死算了。
一开始爸爸不管,后来看见妈妈跟疯了一样,就想过来拉住他。然而看见爸爸这妈妈就更生气了,你回家了,你也不知道管管孩子作业,你就知道自己看电视,还拉着孩子一块儿看。于是这新仇旧恨全部涌上心头,就连爸爸带孩子一块儿打,可是打完妈妈自己也心疼,边打边哭边喊,于是手也打痛了、眼睛也哭肿了、喉咙也喊哑了,就感觉自己一生太失败了。
这种情况下,群里的其他家长明显不如第一天劝的多了,因为貌似看上去这位妈妈用事实证明了打管用了。
现在问题就是打真的管用吗?或者一时管用,长时间会管用吗?知识点
一、打也许一时表面上管用,但长期终有一日会不管用。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会采取体罚方式的家长,你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状态:
第一种,什么都不管用,只有打管用,打了就听话了,打了就表现好了。
第二种,什么都不管用,打也不管用了。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在第一种状态,请千万不要庆幸这种方法管用,只是时间没到而已,久而久之都会殊途同归。到第二种,因此打也许当下表面管用,但终究有一天会不管用。不仅不管用,长期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有可能变得退缩、消沉,有可能变得攻击、易怒,换言之,遭受殴打的阴影会一直在那里挥之不去,要么吞噬了孩子自己,要么喷发出去波及了别人。
美国儿童教育学家海姆吉诺特曾经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的时候变得更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自己的罪行,更有技巧,不被发现、察觉而已。孩子在遭受惩罚的时候,只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觉得要诚实和对自己行为负责任。
当孩子在遭受打骂的时候,虽然表面看上去诚恐、诚惶,然后小心翼翼地按照大人的意思唯唯诺诺的去遵守,但是内心深处孩子只是出于害怕被打。害怕疼痛、暂时不得已的屈服。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可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去反省,也无暇去思考如何发展出更合适的好行为,更加没有心情去改变、去塑造自己的良好行为。
孩子在遭受体罚之后,有的孩子会感觉格外的恐慌、害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日后会变得胆小、退缩,凡事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错、生怕挨打。
有的孩子则会感觉到生气、愤怒,他们在无力还击的情况下只能一味地忍耐。而一旦长大了,要么会逃离家长的管束,要么会还手与家长对打。
相信无论哪一种后果结局都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情况,打绝对不管用。虽然暂时表面上哪怕现在你觉得比你尝试过的任何方法都管用,而且终究有一天不会管用,甚至情况会变本加厉、更加糟糕。
二、长期经常遭受到体罚的孩子,有可能会变得退缩、消沉或者攻击、

因此才会有一句话如是说:好行为是夸出来的,绝对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哪个教育或心理学家在说好行为是打出来的。其实各位家长可以试想一下,你自己在单位,领导给你安排一个小任务,比如说下班前把窗户关好,可能一开始你不以为意,忘了一两次,这个时候就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你每忘记一次,领导就指着你的鼻子批评你、骂你,而且扣五百块钱,你会如何你会感到很生气,短时间内你会老老实实、每天都记得关窗户,因为你怕被骂、怕扣钱,但是你内心深处对关窗户这件事会变得无比的抵触和愤恨。一旦逮着机会,比如说换领导了,你能不关就不关,你能逃这件事就逃脱这件事,甚至可能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关窗户对你而言都是个累赘和负担。
现在对比一下,如果孩子作业写不完或者写得不够工整、正确率不够高,你会怎么做?打的话也许暂时孩子会表面好好的写一写作业,但是你觉得孩子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吗?会变成一个求知若渴的人吗?不会,他会反感、讨厌学习,将来逮着机会能不学就不学。我相信这个结局不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
三、如果确实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打的话该怎么办?

知道了不该打孩子,很多家长就会说了,忍不住,不打不行,或者说不打的时候我到底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你该怎么办。
一、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其实家长打孩子大多是因为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生气了,或者对自己的管教无效感到挫败、难过了。总而言之,就像一开始举例子那位妈妈一样,情绪一下子崩溃掉,没hold住,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尝试稳定、平静自己的情绪。
二、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你可以批评这个事情本身、批评行为本身,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而非一味地带着情绪化的斥责。例如避免去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蠢呢?你太让我失望了。哎你再这样,我打死你算了。这些都是没有建设性的,纯属发泄情绪。
比较建议的方式是,你作业这么马虎、潦草,我感到挺失望的,我不喜欢你总是手脚不停、不安分的样子,我现在心情也不好,所以我希望你今天能独立地自己完成好功课。
那这样子的方式更有利于孩子去反思自己具体的行为,而不至于整个过程都只是陷入情绪的恐慌中。
三、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需要做到的不是竭尽全力替孩子阻挡一切犯错的可能,而是应该让孩子学会承担错误的后果,指导、帮助他们避免犯错。比如说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会特别担心第二天被老师批评,以及自己被叫去被老师训话。
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作业,那他应该去承担被批评的后果,而家长同样应该被承担,而不是说靠一切方式,甚至替孩子写作业的方式来避免、承担这个犯错的后果
四、坚持贯彻合适的奖惩方式。管理孩子行为的时候,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要坚持实施合适的奖惩方式。
首先对孩子的要求要合适,不能是孩子达不到的。有些家长说怎么就达不到了?打一打就达到了,问题是那是孩子在极度恐慌、害怕下,拼尽一切力量表面达到的,并不是发自他内心自愿地去做到的,也可能不会是孩子的一个真实能力。强扭的瓜不甜,维持不久的,心不甘、情不愿的表现,强扭的这么短暂的一段时间,何苦呢?
专家是这样说的: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常常打其屁股以示教训。打屁股用力较轻时,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精神上处于紧张、恐惧和压抑状态。同时,还会使孩子智力发育迟缓,身高受到影响。若经常打孩子屁股,会使孩子产生不良性格,如孤独、胆怯等。
打孩子的屁股还容易损伤他们的肾脏。儿童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如果臀部遭受重力打击,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死的血液经机体吸收代谢后,必须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而且还会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作用,有的还会出现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是不是很可怖?所以能忍则忍,小PP还是不打的好!
转一本书几段话就明白了:)
缺少自律的孩子,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不少孩子甚至经常遭受严厉的体罚,即便小有过错,父母也会劈头盖脸地打过去:掌掴、脚踢、鞭打、拳击,可谓花样翻新。这种教育不仅收效甚微,甚至反而使局面恶化。
让孩子学会自律,也需要时间。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其需要,就不知道他们在自律方面,还需要哪些条件。遗憾的是,即便孩子明显需要纪律训练的时候,我们可能照样无知无觉,甚至不管不顾。“我没精力管你们,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到了危机时刻,孩子的错误导致我们恼怒,我们就会把满腔怨气发泄出来。我们根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哪种教育模式最适合。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聪明的父母决不会这样做。他们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错,他们也恰当运用敦促、鼓励、表扬,或必要的警告和责备。他们灵活调整孩子的发展方向,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吃蛋糕、做功课、撒谎、欺骗、逃避任务……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掌握分寸,张弛有度。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适时亲吻、拥抱、爱抚他们,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感受到的重视程度,就越是强烈。有的父母为掩饰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就会不停地告诉孩子,说自己是多么爱他们,多么重视他们,云云,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不会被谎言和欺骗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父母一再出尔反尔,只会让他们渐失信心。即便他们表面不会牢骚不断,或大发雷霆,可父母的教导和许诺,近乎一钱不值。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能来一点具体的实例做法就更好了,比如说孩子不完成做业,哭闹都行,就是不做咱办?不愿意去学校,哭闹咋办?父母肯定有责任的,现在的家庭不少娃娃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知道有些不好的习惯是老一辈给惯的,但是年轻人必须得上班,很多问题处理起来不像想的那么容易,给老的说得太过了,弄得老人也不高兴。老人家几十年的观念也不指望他在孩子成长这么短的时间改过来。现在娃娃上学前班,我们打算和老的分开住。难啊,教娃娃的书买了十来本,但理论和现实总有那么一道沟迈不过去,偶尔还是会打娃娃,打娃娃比较凑效(眼前看来),都不知道咋办了。那要看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如果逆反心理很严重的话就千万不能打,这样会令孩子更难管教,要处在孩子的地位想一想,你如果和他一样大,又生在这样的社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不会和他一样呢。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大人的经验,凡事都是自己想象的,需要家长的引导,试着和孩子交朋友,了解一些它感兴趣的,这样你会发现孩子没有那么难管,你会收获很多的。他也会更加爱你。适当的打
比方说拍两下屁股什么的,给个教训就好,让孩子明白错了
因为孩子是不懂得什么对什么不对的,而大人只是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是很快就会忘记的
有的时候打孩子也就是让孩子皮肉受点苦,而骂孩子骂重了会给孩子心灵带来伤害的
轻轻的打就好这点我们跟西方国家应该是一样的,打孩子在有些国家是违法的有些国家是合法的,也就是有打的有不打的。不过就是打也得看怎样打吧,总得有个范围。我是打的,有时候是非理性的打(占少数)有时候是有理性的(也很少),一般还是不打,这样看理性在什么程度,但也不至于那么严重,毕竟自己小时候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走过来的,所以有时候将心比心还是能不打就不打。如果不是犯了原则性错误就不要打要不打皮了以后打也没有用了还容易给他留下阴影,但是要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
犯了原则性错误就要通过打来让他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还要让他意识到他伤了家长的心家长才这么做的,
总之还是不要轻易打,但是态度不要摇摆,要有是非原则的
搜索标签:
添加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本站关键词:湖南戒网瘾学校,湖南叛逆孩子学校,湖南特训学校,湖南问题青少年学校,湖南问题少年学校,湖南管教学校,湖南青少年管教学校,湖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湖南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 湖南正苗启德管教学校 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TAG标签
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7